红花

来自THMwiki
Logo64.png THMwiki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!
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。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,并查找相关资料。THMwiki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。
活血调经药64.png 这是一味活血调经药
凡以调畅血脉,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,称活血调经药。活血调经药物性能大多辛散苦泄,主归肝经血分,具有活血散瘀之功,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。主治血行不畅所致的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;亦常用于瘀血痛证,癥瘕,跌打损伤,疮痈肿毒。
红花
Hóng Huā, Carthamus tinctorius L.
红花.png
药用植物学
学名 Carthamus tinctorius L.
中文学名 红花
别名 红蓝花、刺红花、草红花、黄蓝花、红花毛、大红花
植物界
被子植物门
双子叶植物纲
桔梗目
菊科
红花属
红花
分布区域 原产中亚地区,俄罗斯有野生,也有种植,日本、朝鲜都有种植。国内河南、新疆、甘肃、山东、浙江、四川、西藏也有种植。中国在上述地区有引种种植外,山西、甘肃、四川亦见有野生者。
毒性 无毒
临床中药学
处方名 红花、杜红花、炒红花、醋红花
药用部位 干燥花
炮制方法 净制拣去杂质筛土即可,或进行炒制、炒炭及醋炙
性味 辛、温,趋向升浮[1]
归经 心经、肝经
功效 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
临床应用 经闭,痛经,恶露不行,癥瘕痞块,跌打损伤,疮疡肿痛。
用法用量 3-10g
使用注意 红花的禁忌症
中药化学
有效成分 红花黄色素A[2]
MOL002725.png

红花 (HongHua, Carthamus tinctorius L.) 为中药学中的活血调经药[1]。古时别名红蓝花、刺红花。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[1],一般净制拣去杂质筛土即可,或进行炒制、炒炭及醋炙[1]。其有效成分有红花黄色素A[2]。  

基本信息[编辑]

中药基本信息[编辑]

出处】《本草图经》。
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.
处方名】红花、杜红花、炒红花、醋红花
别名】红蓝花、刺红花、草红花、黄蓝花、红花毛、大红花
基原】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(Carthamus tinctorius L.) 的干燥花[1]
性味归经】辛,温。趋向升浮。归心、肝经[1]
功效】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[1]
中药炮制学
红花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花萼及花柄,筛去灰屑。
炒红花:取净红花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时,取出放凉。
红花炭:取净红花置锅内,用武火炒至红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凉透。
醋红花:取净红花,加醋喷匀,文火炒至焦红色时,取出放凉。红花每100kg,用醋20kg。

临床应用[编辑]

生命之星64.png THMwiki不为患者提供医学建议
THMwiki的所有信息仅供专业临床医生、医学研究员与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,不可以作为患者自行诊断与擅自用药的依据,不可以替代医嘱。

应用
临床应用主要以经闭,痛经,恶露不行,癥瘕痞块,跌打损伤,疮疡肿痛为主[1]

  1. 用于血滞经闭、痛经、产后瘀滞腹痛。花辛散温通,为活血祛瘀、通经止痛之要药,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,常与当归、川芎、桃仁等相须为用。治痛经,单用奏效,如《金匮要略》红蓝花酒,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;亦可配伍赤芍、延胡索、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;治经闭,可配伍当归、赤芍、桃仁等,如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;治产后瘀滞腹痛,可与荷叶、蒲黄、牡丹皮等配伍,如红花散(《活法机要》)
  2. 用于癥瘕积聚。红花能活血通经,祛瘀消徵,常配伍三棱、莪术、香附等药。
  3. 用于胸痹心痛、血瘀腹痛、胁痛。红花能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,善治瘀阻心腹胁痛。若治胸痹心痛,常配桂枝、瓜蒌、丹参等药用;治瘀滞腹痛,常与桃仁、川芎、牛膝等同用,如血府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;治胁肋刺痛,可与桃仁、柴胡、大黄等同用,如复元活血汤(《医学发明》)。
  4. 用于跌打损伤,瘀滞肿痛。红花善能通利血脉,消肿止痛,为治跌打损伤,瘀滞肿痛之要药,常配木香、苏木、乳香、没药等药用;或制为红花油、红花酊涂擦。
  5. 用于瘀滞斑疹色暗。红花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,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,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、大青叶等用,如当归红花饮(《麻科活人书》)。

用量用法】煎服,3-10g[1]。对于跌打损伤,可研磨撒于患处,多用于水煎内服,针对其不同功效,用量也有所差异:养血活血宜3到6克,活血祛瘀宜6到10克
。 【用量用法】见禁忌症章节。

使用注意[编辑]

警告64.png 合理用药警告:请注意药物禁忌症
当患者出现禁忌症及其他慎用指征时,尤必谨慎用药。请严格遵守合理用药规范,忽视禁忌或慎用指征将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使用注意】 本品辛温活血,体热、高血压或者孕妇均应慎用,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者造成流产情况。另外,如果属于月经量过多的患者,也尽量不要服用红花药物,避免导致情况加重。[1]

别名与品种考证[编辑]

别名】红蓝花、红兰、草红花、刺红花、川红花、杜红花、怀红花、南红花、新红花、黄蓝花。
商品名】杜红花:产于浙江宁波者。质佳。
怀红花:又名淮红花。产于河南温县、沁阳、武陟、孟县一带(旧时怀庆府)者。质亦佳。
散红花:产于河南商丘一带者。质亦佳。
大散红花:产于山东者。
川红花:产于四川者。
南红花:产于我国南方者(一说指产于四川南充者)。
西红花:产于陕西者。
云红花:产于云南者。
处方名】红花、杜红花、炒红花、醋红花等。
品种考证】红花出自《本草图经》:红蓝花,即红花也。今处处有之。人家场圃所种,冬而布子于熟地,至春生苗,夏乃有花,下作梂汇,多刺,花蕊出梂上,圃人承露采之,采已复出,至尽而罢。梂中结实,白颗,如小豆大。其花暴干以染真红,及作燕脂。主产后血病为胜。其实亦同。叶颇似蓝,故有蓝名。《本草述钩元》也有所提及:红蓝花,养血水煎,破血酒煮。

有效成分[编辑]

MOL009191 color 300px.png 这是有关红花药理学有效成分的研究
此处仅枚举较为典型的、研究较多的成分,请不要向这一部分大量添加、罗列内容。欲了解红花的更多有效成分,请参阅:红花/有效成分
烧杯1-64.png 本条目包含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
诸如红花等中药材中含有这一成分,可能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关键。这些研究还在不断推进,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。
红花黄色素A
qt_safflow-yellow-A
MOL002725 color 300px.png
分子索引
别名 Safflor yellow A
CAS 85532-77-0
InChIKey DWUQOTCDZPGDMU-YJXQOXISSA-N
化学性质
化学式 C27H30O15
摩尔质量 594.52 g·mol⁻¹
外观 黄色粉末
溶解能力 易溶于水、稀乙醇。不溶于乙醚、石油醚、油脂等
危险性
EU风险术语 R36/37/38
EU安全术语 S26-36/37/39
若非注明,所有数据均出自25℃,100kPa下

红花黄色素A (qt_safflow-yellow-A) 是药物红花的有效成分之一,化学式为C27H30O15。

基本信息[编辑]

分子名称[编辑]

qt_safflow-yellow-A

分子结构[编辑]

结构图 标识号
MOL002725.png MOL002725

药理学性质[编辑]

红花黄色素A的药理学数据
MW AlogP Hdon Hacc OB(%) Caco-2 BBB DL FASA- TPSA RBN HL
448.41 -1.95 7 11 16.07 -2.14 -2.46 0.79 0.37 194.21 4
参考文献:Jinlong Ru; Peng Li; Jinan Wang; Wei Zhou; Bohui Li; Chao Huang; Pidong Li; Zihu Guo; Weiyang Tao; Yinfeng Yang; Xue Xu; Yan Li; Yonghua Wang; Ling Yang. TCMSP: a database of systems pharmacology for drug discovery from herbal medicines. J Cheminformatics. 2014 Apr 16;6(1):13.

分子检索[编辑]

InChIKey[编辑]

DWUQOTCDZPGDMU-YJXQOXISSA-N

CAS[编辑]

85532-77-0

别名[编辑]

别名表
  • SABINENEHYDRATE(SG)
  • saffloryellow(A);SAFFLORYELLOWA(RG);SaforyellowA;
  • SChemicalbookaffloryellowA,98%,fromCarthamustinctoriusL.

危险性[编辑]

安全性描述[编辑]

S26-36/37/39: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,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.
眼睛接触后,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。

风险性描述[编辑]

R36/37/38:Irritating to eyes,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.
刺激眼睛、呼吸系统和皮肤。

相关资料[编辑]

作用靶点[编辑]

  • Thrombin
  • Coagulation factor
  • Carbonic anhydrase II
  • DNA topoisomerase II

参考文献[编辑]

化学研究[编辑]

  红花含红色的和黄色的色素,从中分离得到:红花甙(carthamin),前红花甙(precarthamin),红花黄色素(safflow yellow)A及B,红花明甙(safflominA)A。又含多酚类成分: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加啡酸(caffeic acid),儿茶酚(cate-chol),焦性儿茶酚(pyrocatechol),多巴(dopa)。还含挥发性成分八十余种,含量最少的是带有苯环的和含硫的氨基酸。还含鼠李糖(rhamnose),阿拉伯糖(arabinose),木糖(xylose),葡萄糖(glucose),甘露糖(mannose),二十九烷(nonacosa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,月桂酸(lauric acid),α,γ-二棕榈酸甘油酯(α,γ-dipalmitin),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β-谷甾醇-3-O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3-O-glucoside)。另含红花多糖,系由葡萄糖,木糖,阿拉伯糖与半乳糖(galactose)以β-链联接的一种多糖。又含具降血压作用的丙三醇-呋喃阿糖-吡喃葡萄糖甙〔propaneTCMLIBiol-α-L-arabinofuranosyl(1→4)-β-D-glucopyrano-side〕。  

药理研究[编辑]

抗凝血、抗血栓药理[编辑]

  1. 有效成分:红花煎剂、红花黄素
  2. 作用机理:抑制血小板聚集,增强纤维蛋白溶解,明显降低体外纤维蛋白血栓的长度和重量,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。

扩张血管、改善微循环药理[编辑]

  1. 有效成分:红花注射液红花黄素
  2. 作用机理:可能是直接或部分阻断α-肾上腺素受体所致,对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兔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,红花黄素使血流加速,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

抗缺血所致损伤药理[编辑]

  1. 有效成分:红花水提液红花黄色素
  2. 作用机理: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LDH活性,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。还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活性,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

降血脂药理[编辑]

  1. 有效成分:红花籽油
  2. 作用机理:显著提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,抑制胆固醇酯化,减少其吸收,并降低血液黏度

药典标准[编辑]

形态学与性状学[编辑]

  1. 红花植物形态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90cm。叶互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~12cm,宽1~3cm,先端渐尖,边缘具不规则锯齿,齿端有锐刺;几无柄,微抱茎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3~4cm,总苞片多层,最外2~3层叶状,边缘具不等长锐齿,内面数层卵形,上部边缘有短刺;全为管状花,两性,花冠初时黄色,渐变为橘红色。瘦果白色,倒卵形,长约5mm,具四棱,无冠毛。花期5~7月,果期7~9月。其干燥的管状花,长约1.5厘米,橙红色,花管狭细,先端5裂。裂片狭线形,长5~ 7毫米,雄蕊5枚,花药黄色,联合成管,高出裂片之外,其中央有柱头露出。具特异香气,味微苦。以花片长、色鲜红、质柔软者为佳。

中药鉴定学[编辑]

本品药材性状[编辑]

  1.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。红色或红黄色。单个花长约1.5cm。花冠筒细长,先端5裂,裂片呈狭线形,长5~7mm。雄蕊5枚,花药聚合成筒状,黄色。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。质柔软。具特异香气,味微苦。用水泡后,水变金黄色,花不退色。

中药化学鉴定[编辑]

  • 方法一:取红花及其伪品粉末各0.5 g,分别加水15 ml,浸渍数分钟,滤过,滤液置比色管中,日光下检视,红花滤液显黄色,伪品红花滤液显橘红色。
  • 方法二:取红花及其伪品粉末各1 g,分别加稀乙醇10 ml,浸渍,倾取浸出液,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,5 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,随即取出,红花的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,下部显淡红色伪品红花滤纸条全部显淡红色。
  • 方法三:取红花及其伪品粉末各0.1 g,分别加丙酮2 ml,浸泡15 min,倾弃丙酮液,反复操作两次,常温下挥去药渣中丙酮,再以8 ml水分3次浸泡,倾去水溶液,加丙酮1 ml浸泡15 min,滤过,滤液作为供试液。分别吸取供试液5 μl,点于同一含有0.5%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,以丙酮-甲醇-水(10∶3∶2)为展开剂,展开后,取出晾干。在可见光下检视,供试品色谱中,红花在 Rf值0.17处有一黄色斑点,在 Rf值0.80处有一红色斑点伪品红花在这两处位置未见斑点。

有效成分与质量检测[编辑]

  1. 传统的红花黄色素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、水浸提法等。尤其是水浸提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、溶剂无毒性、成本低廉等优势得到国内许多研究者的重视。陆国权等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:PH3的酸性水溶液为提取剂,料液比1:50,温度70℃,时间1.2h,提取2次,得率最高达到93.4%。红花黄色素的传统制备工艺是用水提取、有机溶剂沉淀法精制,即红花→粉碎→蒸馏水浸提得浸提液→精制过滤→滤液减压浓缩→浓缩液沉淀→离心分离→真空干燥→粉碎→成品。但是传统方法所得产品纯度差,其中含有蛋白质、糖类、盐类等杂质,易吸潮,不易保存。
  2. 彭永芳等研究了用树脂吸附和分离红花黄色素,比较了5种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吸附效果。结果表明,选用AB-8树脂作吸附剂,洗脱剂用80%乙醇,产品质量较传统法好,产品杂质少,色价高,成本较低,工艺简单,收率高达干花重的23.3%。同时表明,AB-8树脂稳定性好,使用17次后其吸附率仅降低2.32%。因此,该方法适合红花黄色素的分离纯化。
  3. 薛伟明等采用纤维素酶法对红花中黄色素进行了提取研究,同时与传统水浸提取工艺相比较,结果发现酶法的提取率提高了9.40%~13.35%,其最佳提取工艺为:提取温度50℃,提取介质pH4.4,纤维素酶与红花的配料比为1∶80。该方法具有提取率高、提取条件温和及有效成分理化性质稳定的特点。

采制贮藏[编辑]

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,阴干或晒干。

炮制[编辑]

红花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花萼及花柄,筛去灰屑。 炒红花:取净红花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时,取出放凉。 红花炭:取净红花置锅内,用武火炒至红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凉透。 醋红花:取净红花,加醋喷匀,文火炒至焦红色时,取出放凉。

临床中药学[编辑]

性味与归经】 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
功能与主治】 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用于用于经闭,痛经,恶露不行,症瘕痞块,胸痹心痛,瘀滞腹痛,胸胁刺痛,跌扑损伤,疮疡肿痛。
用法与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-10g;对于跌打损伤,可研磨撒于患处,多用于水煎内服,针对其不同功效,用量也有所差异:养血活血宜3到6克,活血祛瘀宜6到10克。
 

中医经验[编辑]

可疑的资料64.png 这不是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
这里的内容可能出自某条医案或某些个人诊断经验,并不是权威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。请读者在确保充分信任信息来源的前提下,谨慎阅读与使用。

  红花的主要功用有二: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于通经、活血, 所以一般都归在活血调经药中。
  从药理作用来讲,红花具有调节血液状态、抗缺氧、抗自由基损伤、扩张血管,抗炎,降脂,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,广泛用于贫血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中风等疾病的治疗。目前,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红花在心脑血管、妇科、骨科、皮肤科等领域临床运用日益广泛,具有显著的疗效。
  一些用量与配伍如下:一配伍丹参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红花5g,丹参5g;治疗肝郁气滞、气血失和型白癜风,红花10g,丹参15g。二、配伍桃仁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肾脏病,红花为6g,桃仁9g;治疗血虚生风证慢性寻麻疹,红花2g,桃仁2g。三、配伍当归治疗血虚血燥之银屑病稳定消退期,红花9g,当归12g;治疗痰瘀闭阻日久之腰椎间盘突出症,红花5g,当归10g。四、配伍鸡血藤治疗肾虚血瘀型畸形精子症,红花10g,鸡血藤20g;治疗正气亏虚、湿浊邪毒瘀阻肾络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,红花10g,鸡血藤15g。五、配伍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不完全流产,红花15g,黄芪10g;治疗气滞瘀阻之脊髓性颈椎病痉证期,红花9g,黄芪15g。六、配伍金银花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,红花15g,金银花12g;治疗血热证银屑病,红花6g,金银花15g。
 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,总结出红花具有以下特点:临床汤剂剂量为1-30g,常用量为5-15g,丸散剂常用量为0.63-20.7g。根据疾病、证型、症状寻求最佳用量,如活血通利、逐瘀散结治疗心血管疾病(如冠心病、高血压等)、脑血管疾病(如缺血性中风、血管性痴呆等)、肾脏疾病(如隐匿性肾炎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)、慢性肠梗阻,为5-30g、0.63g(丸剂);活血止痛、化瘀通络治疗痹证(如顽固性头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)、周围血管病(如脉管炎、雷诺氏病等)、下肢深静脉血栓、腰椎间盘突出症,为4.5-15g;养血散瘀、调经润肤治疗妇科疾病(如不孕症、闭经、痛经等)、皮肤疾病(如荨麻疹、过敏性紫癜等)、失眠、甲亢,为1-15g,0.828-20.7g(散剂)。根据疾病、证型及症状,配伍相应中药,如活血通利、逐瘀散结常配伍桃仁、丹参、黄芪等;活血止痛、化瘀通络常配伍桃仁、鸡血藤、僵蚕等;养血散瘀、调经润肤常配伍当归、白芍、益母草等。仅供参考。
  注意:体热、高血压或者孕妇等该类患者私自服用红花,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者造成流产情况。另外,如果属于月经量过多的患者,也尽量不要服用红花药物,避免导致情况加重。。  

各家论述[编辑]

百家争鸣64.png 这是中医各家学派与学说的内容
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,形成了一大批学说特点突出、理论造诣较深、学术观点新颖、临证经验丰富的学派,其学说对中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,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。但其中一部分已不具有现实意义,请读者谨慎阅读。

古代论著与各家学说[编辑]

  1. 《唐本草》:治口噤不语,血结,产后诸疾。
  2. 《开宝本草》:主产后血运口噤,腹内恶血不尽、绞痛,胎死腹中,并酒煮服。亦主蛊毒下血。
  3. 《本草蒙筌》:喉痹噎塞不通,捣汁咽。
  4. 《纲目》:活血,润燥,止痛,散肿,通经。
  5. 《本草正》:达痘疮血热难出,散斑疹血滞不消。
  6. 《本草再新》:利水消肿,安生胎,堕死胎。
  7.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红花,破留血,养血。多用则破血,少用则养血。
  8. 《本草经疏》:红蓝花,乃行血之要药。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,缘恶血不下,逆上冲心,故神昏而晕及口噤,入心入肝,使恶血下行,则晕与口噤自止。腹内绞痛,由于恶血不尽,胎死腹中,非行血活血则不下;瘀行则血活,故能止绞痛,下死胎也。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,血晕解、留滞行,即止,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。
  9. 《本草汇言》:红花,破血、行血、和血、调血之药也。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,红花或血烦血晕,神昏不语;或恶露抢心,脐腹绞痛;或沥浆难生,;或胞衣不落,子死腹中,是皆临产诸证,非红花不能治。若产后血晕、口噤指搦;或邪入血室,谵语发狂;或血闷内胀,僵仆如死,是皆产后诸证,非红花不能定。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,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,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,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,是皆气血不和之证,非红花不能调。
  10. 《药品化义》:红花,善通利经脉,为血中气药,能泻而又能补,各有妙义。若多用三、四钱,则过于辛温,使血走散。同苏木逐瘀血,合肉桂通经闭,佐归、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,此其行导而活血也。若少用七、八分,以疏肝气,以助血海,大补血虚,此其调畅而和血也;若止用二、三分,入心以配心血,解散心经邪火,令血调和,此其滋养而生血也;分量多寡之义,岂浅鲜哉。

近现代论著[编辑]

  1. 《外科全生集》:酒洒焙,少用通经活血,多用破血,去瘀血。
  2. 《顾松园医镜》:辛温,入心、肝二经。酒喷微焙。〕行男子血脉,通女子经水。〔少用则养血,多用则破血。〕产后血晕急需,胎死腹中必用。活血润燥,为行血之要药。
  3. 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》:红花,味辛,性温无毒。阳也,其用有四∶逐腹中恶血;而补虚之血;除产后败血,而止血晕之晕。

药方选录[编辑]

  1. 治女子经脉不通,如血膈者:好红花(细擘)、苏枋木(捶碎)、当归等分。细切,每用一两,以水一升半,先煎花、木:然后入酒一盏,并当归再煎,空心食前温服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)
  2. 治热病胎死:红花酒煮汁,饮二、三盏。(《妇人良方补遗》)
  3. 治胎衣不下:红花酒煮汁,饮二、三盏。(《产乳集验方》)
  4. 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:红蓝花一两。以酒一大升,煎减半,顿服一半,未止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红蓝花酒)
  5. 治一切肿:红蓝花,熟揉捣取汁服之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
  6. 治喉痹壅塞不通者: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,服之,以差为度。如冬月无湿花,可浸干者浓绞取汁,如前服之。(《海上集验方》)
  7. 治聤耳,累年脓水不绝,臭秽:红花一分,白矾一两(烧灰)。上件药,细研为末,每用少许,纳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
  8. 治跌打及墙壁压伤:川麻一分,木香二分,红花三分,甘草四分。均生用,研末,黄酒送下。(《急救便方》)
  9. 治褥疮:红花适量,泡酒外搽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药性歌诀[编辑]

红花辛苦温,活血善通经,散疼消肿痛,破癥并催生  

药名由来[编辑]

  红花入药历史非常久远,最早见于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的“妇人杂病篇”,用红蓝花酒方治疗妇科疾病。唐代以后,始称为红花,载于《开宝本草》:“红蓝花即红花也,生梁汉及西域…主产后血运口噤,腹内恶血不尽、绞痛,胎死腹中,并酒煮服。”宋朝苏颂《本草图经》谓:“今处处有之。人家场圃所种,冬月布子于熟地,至春生苗,夏乃有花。花下作梂猬多刺,花出梂上。圃人乘露采之,采已复出,至尽而罢。梂中结实,白颗如小豆大。其花曝干,以染真红及作燕脂。”李时珍又记载了“番红花,即洎夫蓝、撒法郎。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,即彼地红蓝花也…初生嫩叶、苗亦可食,其叶如小蓟叶,至五月开花,如大蓟花而红色…花,辛,温,无毒。血生于心包,藏于肝,属于冲任。红花汁与之同类,故能行男子血脉,通女子经水。多则行血,少则养血。”明代贾所学《药品化义》载:“红花,属阳,体轻,色红,气膻,味辛微苦,性温。红花色红类血,味辛性温,善通利经脉,为血中气药。能泻而又能补,各有妙义。”
 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红花的故事。宋朝的《养疴漫笔》记载:“新昌徐氏妇病产。有名医陆某在二百里外,舆致之,及门,妇已死,但胸隔间犹微热。陆入诊之良久,曰:此血闷也。得红花数十斤,则可活。主人亟购如数。陆乃为大锅煮之,候汤沸,遂以三木桶盛汤于于中,取窗格藉妇人寝其上,汤气微,复进之。有顷,妇人指动,半日遂苏。”此药为何如此神效,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。[1]

注释[编辑]

  1. 1.00 1.01 1.02 1.03 1.04 1.05 1.06 1.07 1.08 1.09 1.10 唐德才,吴庆光主编.中药学[M].第4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1.10.
  2. 2.0 2.1 Jinlong Ru, Peng Li, Jinan Wang, Wei Zhou, Bohui Li, Chao Huang, Pidong Li, Zihu Guo, Weiyang Tao, Yinfeng Yang, Xue Xu, Yan Li, Yonghua Wang, Ling Yang. TCMSP: a database of systems pharmacology for drug discovery from herbal medicines. J Cheminformatics. 2014 Apr 16;6(1):13.